十一五期间博物馆工作新进展今时
“十一五”期间博物馆工作新进展
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 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020个,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为2252个。新建、扩建重点博物馆200余座。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首都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山东博物馆等新建、扩建项目竣工开放;安徽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等建设持续推进。博物馆门类日益丰富,办馆主体呈多元化,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日渐增多,经文物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达328个。初步形成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免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初,按照中央部署,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43个,约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的77%;2008至2009年,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50%,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博物馆的知识殿堂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
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全面启动,公布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71个二级博物馆和288个三级博物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8%。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8家博物馆被确定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3家博物馆被确定为培育对象。对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为掌握博物馆绩效、实施动态管理积累了经验。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收藏文物达到2710.8万件;新建100余个文物中心库房,试点单位绵阳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在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落实“三贴近”要求,全国博物馆积极融入社会,更新服务理念,充实服务内容,创新展示方法,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主题内容、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显著提升。启动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彰显了博物馆的文化魅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实践积极开展。